2025年国家重点"小巨人"企业申报关键要点与策略指南
"国家专精特新重点“小巨人”申报条件: 一、申请企业须为有效期内的“小巨人”企业,且未在上交所、深交所、北交所,以及境外公开发行股票。 二、符合重点产业链、工业“六基”及战略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领域等重点领域要求。 1、重点产业链:重点产业链见各省、直辖市、计划单列市发布的重点产业链名单; 2、工业“六基”是指:核心基础零部件、元器件、关键软件、先进基础工艺、关键基础材料,以及产业技术基础。具体见《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(2021版)》; 3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见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(2023)》; 4、未来产业领域包括未来制造、未来信息、未来材料、未来能源、未来空间、未来健康等6大前瞻部署新赛道。 三、须提出“三新”“一强”推进计划(以下称“推进计划”)。推进计划可覆盖“三新”“一强”单个或多个方面,须分别提出绩效目标,投资总额需超过2000万元。 1、三新: ①打造新动能从人才、组织机构、设备条件等方面,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,打造创新团队。 ②攻坚新技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,产生原创性、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。 ③开发新产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,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 2、一强:提升协作配套能力围绕重点领域龙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需求,强链补链。 3、2000万投资包括费用: ①打造新动能,从人才、组织机构、设备条件等方面,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,打造创新团队;研发设备、开发费用、人才团队费用等; ②攻坚新技术,突破关键核心技术,产生原创性、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; ③开发新产品和提升协作配套能力,属于产业化和产业强链的环节;包括开发费、设备投资、产线建设固定投资; 四、未在上一轮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(财建〔2021〕2号文)中已获得支持。 五、评分标准(110 分) 1、创新能力权重最大(20) 创新能力,核心指标是研发费投入的绝对值、研发费投入占比、I类知识数量、标准等。补充信息的研发机构建设情况、科技奖励、重大科技项目等应该也在此列。 2、成长性指标 增加了效率数据(10) 这是今年新增的部分,包括销售费用率、管理费用率、毛利率、人均营业收入、近三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率等。 与以前仅关注营收增长不同,现在不仅要增长,还要实现高质量的增长。 3、主观的“产业导向”评价拆分出了“产业链配套”(10) 评价的核心依据是“主导产品和产业链配套情况”、“企业总体情况简要介绍”中的“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,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情况;所属产业链供应链情况”。 4、“三新一强”推进计划方案(15) 企业“三新”“一强”推进计划拟实施的项目 主观评价应该包括:可行性必要性论证充分、内容具体、实施稳步有序、保障措施全面、目标清晰; 量化指标包括:计划投资额(万元) 5、“三新一强”推进计划成果(15) 主观评价应该包括:强链补链稳链作用、技术先进性等; 量化指标包括:以Z省为例,“三新”“一强”推进计划拟取得的标志性成果(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其中至少5项,以下指标至少选择3项)。 6、加分项(10) 根据今年工信部通知文件,估计是“属于重点产业链、工业“六基”及战略性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领域”,可以酌情加分。 7、“专、精、特”的指标是明确、清晰的,参考填报的数据即可。值得一提的是,一些数据增补在补充信息表,建议重视,比如“主导产品全国细分市场占有率”,按照要求提供1000字以内的企业说明(不再接收第三方出具的证明材料)。 "资金分配与使用 一、资金分配: 1、奖补标准 新一轮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政策拟沿用此前奖补标准,即按照每家企业连续支持三年,每家企业合计600万元测算对地方的奖补数额。 2、资金分配 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资金安排建议或绩效评价结果,按程序安排奖补资金。每批次奖补资金分两次下达,实施期初下达50%,实施期末根据绩效评价情况下达剩余资金。 其中: ①对推进计划投资总额未达2000万元的企业,收回资金。 ②对推进计划投资总额达2000万元以上但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企业,不再安排剩余资金。 二、资金使用: 1、支持“小巨人”企业围绕“三新”加大科技创新投入。 ① 打造新动能,从人才、组织机构、设备条件等方面,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,打造创新团队; ② 攻坚新技术,突破关键核心技术,产生原创性、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; ③ 开发新产品,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,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。 2、支持“小巨人”企业围绕“一强”提升协作配套能力。 即围绕重点领域龙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需求,加大产业化投入,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。 3、支持地方探索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赋能。 ① 鼓励地方因地制宜、因企施策,推出针对性强、实用性高、精准有效的培育赋能举措,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。 ② 支持地方重点向“小巨人”企业提供规范化、标准化的管理诊断、人才培训、质量诊断等培育赋能服务,助力企业形成诊断评估、对标对表、改进提升的持续跃迁。 ③ 鼓励地方立足产业特点,兼顾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,加大体制机制创新,探索建设以技术支持、成果转化、资金对接、企业孵化、产业融通等为主要功能的专精特新赋能体系。 "申报流程及时间 一、申报流程 1、组织申报 各省实行限额推荐。根据各省份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数量、“小巨人”企业数量,结合各省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绩效情况,并综合考虑区域发展基础差异,统筹分配拟支持“小巨人”企业名额。 2、遴选推荐企业 统筹考虑企业条件及推进计划,制定可量化可考核的统一遴选标准,遴选确定推荐支持的“小巨人”企业。全部分省份内部规定:上年度已推荐的小巨人企业原则上不再重复推荐。 二、申报时间 2025年第一批工作要求(预计7月31日前) 各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,按要求遴选推荐符合条件的"小巨人"企业,编制《XX省份第X批支持专精特新"小巨人"企业工作实施方案》,预计于7月31日前,将《实施方案》按程序联合上报两部门(加盖公章纸质版和扫描PDF电子版各一式两份)。